Saturday, April 24, 2010

十字架、十字架,永远是我的荣耀!

以下这篇短文写于复活节,并刊登在教会的周刊。我已经张贴在自己的部落格,也转载与此。

“我们却是传被钉十字架的基督,这对犹太人是绊脚石,对外邦人是愚拙;但对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是上帝的大能,上帝的智慧!因为上帝的愚拙总比人智慧;上帝的软弱总比人强壮。”(林前123-25

今年的主立圣餐日(Maundy Thursday)落在41日,一个让大家彼此开玩笑,恶作剧的愚人节!是的,上帝的确很“愚昧”,“愚昧”到一个地步,甚至将自己的儿子赐下,为罪人被羞辱,被钉死。如果没有今天(复活节),那么上帝的确是愚昧的,而这一天,上帝将死亡吞噬,把愚昧扭转,将历史改变!

德国神学家,莫尔特曼(J. Moltmann)说,“十字架是一切的判断”。耶稣道成肉身,体现了一种在否弃自身(selfness)中认同异类,并离开自身进入他者(otherness),这本身就是爱(agape)。在十字架上,当耶稣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可1534、太2746),这是父与子的决裂,然而却开展了上帝与历史的联合。这是上帝的奥妙与超越的智慧。

主耶稣这受苦的十字架如何成为判断呢?它让人必须省视自我,检讨这个堕落的社会及非人化(dehumanized)所带来的痛苦。这痛苦存在于被压迫者里,也存在于压迫者里;在富足者里,也在贫乏者里;在快乐成功的人中,也在哀伤失败的人中间。十字架要求我们自我批判,也批判着我们的行为与思想。

今天,人类的历史走向哪里?我们又走向哪里呢?我们的国家与社会又如何呢?可悲的是,我们的光景似乎告诉我们,我们仍旧未从基督的十字架学到功课!

Tuesday, April 20, 2010

他们却疑惑。。。

上个礼拜以《太》28:16-20为讲道经文,本来只是打算要阐述“大使命”,但随后因为对17节的两个希腊字的诠释,而改变了整篇信息的方向。

《太》28:17
kai. ivdo,ntej auvto.n proseku,nhsan( oi` de. evdi,stasan
他们见了耶稣就拜祂,然而还有人疑惑。(和合本)
When they saw Him, they worshiped Him, but doubted. (NRSV)

这句经文很简单,直接翻译就是“(和)他们见到祂,他们敬拜(祂),但他们疑惑。”然而,如何翻译oi` de 呢?根据Bible Works 7 (BDAG不在我这里,迟一些再查证一下),这两个字可以有3种翻译。第一,some others;第二,and they及,第三,but they。(全文

Sunday, April 18, 2010

领袖风范

以下这篇短文写在328,那天是马华重选,也是棕树主日,耶稣谦卑的进城或许对马华,也对今天所谓“成功”之定义给予了批判。
----------------------------------------------------------------


几个礼拜前,当蔡派辞职后,促成了马华重选的局面,马华各路人马都在擦掌磨拳,而毫无疑问的,从那天开始,娱乐新闻充斥着各大中文保障。这时,一个沉寂已久的领袖忽然蠢蠢欲动,开始有人为他喊话,包括一些元老,认为请他出山,马华才有救。过后,再配合媒体的炒作,更加上一个跑步奇兵的一番话,黄家定成功以一个“王者归来”的姿态宣布参加总会长的重选!他是“王者归来”,还是“亡者归来”?今天晚上就知道了。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在这里谈马华党选,但这班人的斗争却让我想起圣经中主耶稣所谈及的领袖风范。

今天是棕树主日,纪念耶稣受难前荣耀的进入耶路撒冷。根据《太》及《可》,在走向耶路撒冷的路途中,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当时,有两个门徒向耶稣要求,希望将来能坐在耶稣的左右边,成为左右护法(太2920-28;可1035-45)!这是还未进入耶路撒冷之前,我们很难想像,当他们看见耶稣进入圣城时的荣耀时,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然而,耶稣如何说呢?“谁愿为大,就要作用人;谁愿为首,就要作仆人”。这是耶稣所体现的领袖风范,大的要服侍小的,强者要赋能于弱者。马华公会的党争其实是这个社会的一面镜子,小的永远只能服侍大的,而强者永远是欺压弱者。纵然这些领袖口里有多少仁义之舌,但他们之间的动作与斗争,再再的把他们心里的质素表达出来。

说到最后,我还是要问:“马华公会是如此,那么,卫理公会呢?双溪南眉卫理公会又如何?”

Wednesday, April 14, 2010

思想影响一生!

以下这段文字是从朋友的面子书读到的,觉得有意思,转载于

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
小心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为;
小心你的行为,它会变成你的习惯;
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品格;
小心你的品格,它会影响你的一生!

Friday, April 9, 2010

彼得如何引用《约珥书》

今天晚上带领教会的查经班,大家一起查考《徒》2:14-21。这段经文是彼得在五旬节,圣灵降临后讲道的一部分。在这篇信息中,彼得大量引用旧约经文来论证基督的位格,同时也解释圣灵降临时的现象(2:1-13)。我给大家其中一个功课就是比较彼得在《徒》2:17-21的记载,及《珥》2:28-32的“原文”。我要求大家找出其不同之处,然后尝试给予解释。当然,彼得那个时候应该是用亚兰语讲道,而路加是以希腊文书写,这其中的差异是我们省略了的。当路加以希腊文书写时,所引用的旧约圣经理应就是《七十士译本》(LXX)。(全文

Thursday, April 8, 2010

再谈《诗篇》137篇

以下短文曾经刊登在教会3月14日之周刊中。




上个主日(3月7日)与大家分享了一篇“长裙式”讲道,有些人可能听得有点吃力,我感到抱歉。有些人从信息中得到帮助,这是给我的鼓励,也叫我感恩。《诗篇》137篇给人太多的震撼了,因此必须详细的处理,希望弟兄姐妹能明白其背景,然后再从中学习。其实,这篇讲章的前身是我在神学院写的一篇学术文章,原文超过9000个字,并有100个注脚(有兴趣的弟兄姐妹可以向我索取)!学术必须服侍教会,这是我相信的,也是我尝试在带领查经时所做的。

阅读《诗篇》137,我们需要对它的背景有所认识,否则很容易便带着新约伦理的镜片来阅读,并且会加上许多的自义,以为自己比诗人更有道德、更有灵性!此外,我们在阅读时,也需要注意其表达,不断重复的字眼或概念、文学手法(如反义平行体、交叉结构等等),作者会透过这种种的文学表达,以便把内心的深切的伤感表达出来。

诗人虽然狠狠的咒诅敌人,但他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如此行,而且他找对了对象!当他向上帝申冤时,他也相信上帝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行事。事实上,没有任何历史记载证明这些以色列人曾经把巴比伦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相反的,他们对上帝的信仰与盼望,叫他们在极度困苦的处境中,仍旧存活下来。他们与上帝这种活泼的关系,叫真实的信仰可以承载真实的生活体验!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又如何呢?

Wednesday, April 7, 2010

祷告--返璞归真的信仰表达

昨天晚上(星期二),被要求在祷告会中给予一个短讲,以下是我分享的一些重点。

根据Webster字典所给予祷告的定义是“一种藉着思想或话语,庄重谦和地贴近神明的方式”。这个定义至少提出了三方面的重点:
1. 祷告是思想与话语的“行动”;
2. 祷告者的态度一般为庄重与谦和;
3. 祷告的对象是神明。

圣经记载了许许多多祷告,但却不直接教导人祷告。根据一些统计,长篇的祷告大约有50篇左右,而短篇的祷告或祷告观念则贯穿全本圣经。(全文

Friday, April 2, 2010

主立圣餐日(Maundy Thursday)

按照教会年历,受难节的前一天被称为“主立圣餐日”或“濯足日”。当然英文就有更多不同的名称了,但最普遍的还是称为Maundy Thursday。一般上,在这天的聚会中,教会会举行圣餐礼拜,纪念主耶稣设立圣餐。有些教会也会进行洗脚仪式。

由于宗派背景的缘故,自己无法主持圣餐,今天晚上教会的聚会就以祷告及默想来进行。晚上约有30位弟兄姐妹出席。我们主要透过阅读《约》18-19章,配合适当的诗歌及短片,单单从经文来默想主耶稣从客西马尼园到各各他的旅程。从中,我慢慢引导弟兄姐妹默想自己的生命、默想主耶稣的爱、默想对他人的关怀、默想教会的合一等。或许,很多弟兄姐妹从来没有试过在一个聚会中朗读这么长的经文,但大家在今晚的参与度是值得赞许的。

希望透过今天晚上的聚会,大家能再次重温基督最后的受苦路程,并再次被上帝的爱所激励。此外,这也能预备我们参加明天晚上的受难崇拜。

在许多的默想及代祷事项中,还是觉得太少关注十架神学的公共性面貌。明天的讲章也难触及这一层面。希望在接下来的主日信息中,能多一点与会众一同思考这个层面,或许会尝试透过宋泉盛及莫尔特曼(J. Moltmann)对十字架的诠释来进行论述。求主帮助。(原稿刊于